講師:禾馨護理師 - 湯椀筑
講師:禾馨護理師 - 湯椀筑
講師:禾馨護理師 - 湯椀筑
小孩藏在媽媽胸前
這是足月寶寶的媽媽們最喜歡的哺乳姿勢。此為哺乳的經典姿勢。
小孩會在媽媽腋下
對於剛生下雙胞胎、剛經歷剖腹產手術、寶寶含住乳頭有困難或是正在接受乳腺堵塞治療的媽媽來說,此姿勢很受歡迎。
小孩和媽媽都是側躺
這是剛經歷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媽媽最喜歡的哺乳姿勢。這也是最適合夜間哺乳的姿勢。
讓寶寶跨坐在妳的膝蓋上,並用手支撐寶寶的頭和肩膀。這個姿勢適合沒有辦法緊緊含住乳頭的寶寶或是體型較小的寶寶。
在這個姿勢,用跟餵奶乳房對側的手臂去支撐寶寶的頭(放在頸部的底部),另一隻手則托住餵奶的乳房。
有些寶寶不喜歡頭被壓地太大力,這個姿勢很適合這些寶寶。這個姿勢也很適合不容易正確含乳和剛出生的寶寶,因為可以較容易地控制寶寶頭部的動作。當寶寶已經緊緊地吸附住乳頭並開始吸乳後,就可以轉換成一般的搖籃抱法。
媽媽正躺在床上,頭和肩膀都靠在枕頭上。媽媽的兩隻手抱住寶寶。兩個寶寶躺在媽媽的身上。
產後1週至2個月內,泌乳主要依靠嬰兒的吮吸刺激來促使媽媽腦下垂體分泌乳激素, 乳汁分泌增加,及腦下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,使乳汁流動,乳管暢通,奶水就會順利分泌。
寶寶正確含乳吸吮,除能獲得營養外,還可將乳汁移出暢通乳管。因此,正確哺餵是維繫乳汁產出與持續哺乳的關鍵。
產後媽媽乳房需要被頻繁刺激,頻繁哺餵寶寶、會增加泌乳細胞上的泌乳素受體數量,幫助接收泌乳素的量,以利下次親餵時乳汁的分泌,同時頻繁有效哺餵寶寶,乳汁被移出,乳房變鬆軟,乳汁中的抑制素(FIL)濃度就跟著乳汁的移出而下降,腦部感應到FIL濃度下降,即刺激腦下垂體前葉分泌泌乳素,乳汁因而再分泌填充乳房,如此循環,奶水就會持續產出。
當寶寶(含早產兒)住院還無法自己吸吮母奶時,媽媽需要將奶水擠出以維持乳汁的分泌,最簡單而最方便的方法是以手擠奶,在產後6-8小時開始手動或電動擠乳,擠奶頻率每 2-3 小時擠一次,用手擠乳時每次20-30分鐘,如使用電動擠乳,則須持續約15-20分鐘,以維持乳汁分泌暢通,若脹奶48小時候,乳汁分泌會慢慢減少,導致泌乳不足。
如果是初乳及乳汁分泌並不充足時(如產後的頭幾天)用手擠奶比用擠乳器擠更容易擠出奶水。
材質輕巧,適合外出旅行使用
最輕鬆省力,減輕手擠乳的負擔
講師:禾馨護理師 - 吳家萱
講師:禾馨護理師 - 許袖靜
25度C以下室溫 | 冷藏-4度C | 冷凍約-18度C | |
---|---|---|---|
剛擠出的母乳 | 3小時 | 3天 | 3個月(最佳) |
已解凍的母乳(未回溫) | 4小時 | 24小時 | 解凍的母乳不可再次冷凍 |
講師:禾馨護理師 - 許袖靜
奶水解凍,先用冷水沖涼或置於冰箱冷藏室內,餵食時予以溫熱達室溫,勿用微波爐溫奶或直接在火上加熱,以免破壞營養成分。
冷藏的母奶或是冷凍母奶自然解凍後,可以用嬰兒食品加熱器、溫奶器(溫度設定40-60度)或用隔水燙熱法(水溫不超過60度),直至母奶完全解凍。母奶經過冰凍便分層而不均勻,需輕輕搖晃,使脂肪混合均勻,回溫到接近體溫、不冰冷、適宜哺餵的溫度就可以了。 *注意:剩餘的母乳不可再次加熱
傳統式的瓶餵,寶寶不需要花太多力氣,奶就會自動的流入寶寶的口腔中,但嬰兒主導瓶餵目的是模擬親餵的方式,讓寶寶能自主的調配速度和流量,減少親餵和瓶餵之間的差異。
讓寶寶直立60-90度左右,輕輕托住寶寶的頭和後頸,寶寶空出雙手參與餵奶的過程。
喚醒寶寶的吸吮反射,模仿親餵(不將奶嘴強行塞入寶寶嘴裡)。
奶瓶盡量與地板水平(可稍微傾斜),奶嘴頭保持充滿奶水。
寶寶喝累,就停下來讓他休息。喝飽時輕輕將奶嘴往嘴角方向轉動離開(不要建議直接抽走)。
講師:禾馨兒科主治醫師 - 羅佳怡
選擇有吸附線的奶嘴,方便爸媽確認寶寶吸附深度,同時幫助寶寶像吸附乳房一樣吸附奶嘴。
餵食過程中與寶寶眼神交流,增加親密感。
不用擔心寶寶吃進空氣,餵奶完畢再拍隔。
過程中寶寶扭動、不舒服、吸食費力可能是奶水流速過快或過慢。
奶嘴口徑的大小,需隨著寶寶成長替換。
禾馨護理師-潘瑋如
出現生理性的體重下降,約在10-14天恢復體重
每星期要增加125公克
每月增加500-1000公克
體重是出生時2倍
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
當寶寶出生4~6天後,平均每天約換4~6次尿布。
一個月後,如果寶寶有喝到足夠的母奶則大約8~12片尿布。
排便次數也會從每天的1-2次,增加至每天至少3次。尿液顏色呈現澄清且為淡黃色。
足月寶寶少量多餐是正常現象,建議1-3小時餵食一次。
觀察寶寶是否正確喝奶:維持規律吸吮(深、慢),聽到寶寶的吞嚥聲。
在餵奶之前,乳房是腫脹的。餵奶之後,乳房則變得柔軟。這就表示寶寶有喝到媽媽的乳汁。如果餵奶的過程中,乳房持續感到腫脹,擠不出乳汁,則表示可能寶寶沒有有效地吸乳。